“战狼外交”的代表人物之一是赵立坚。在升任外交部发言人之前,赵立坚于2015年起担任中国驻巴基斯坦使馆参赞。2019年7月,赵立坚在推特上与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Susan·Rice就新疆问题展开激烈交锋。赵立坚称“华盛顿特区的白人从不去东南区,因为那是黑人、拉美裔的地区”,而Rice则反击称赵是“可耻的种族主义者”(racist disgrace)。
至此,赵立坚一战成名,被国内网友称为“战狼”外交官,成为外交官中当之无愧的“网红”。3月份,赵立坚发推特声称“可能是美军把疫情带到了武汉”,此番言论在国内外也引起了两极反应。目前,赵立坚在推特上的粉丝数量超过了75万,而这个数字在今年2月份仅为24万。
赵立坚2010年5月就开通了推特账号,而他的同事们大多数在2019年下半年才陆续加入推特,并通过推特直接回应针对中国的指责。截至目前,推特上共有71个外交官及大使馆账号。
新闻司司长华春莹于2019年10月加入推特。三月份在美方发言人声称中国疫情通报“不透明”,要求世界审视疫情“时间表”时,华春莹连发三条推特反击,称中方1月15日已经通知了美国CDC,“现在(美国)指责中国拖延?是认真的吗(Seriously)?”要求美方发言人讲话之前“花点时间了解下情况”。
四月份,法国政府召见了驻法大使卢沙野,因驻法大使馆发表一篇文章称疫情期间法国一家养老院护理人员拒不履责,使老人“死于饥饿和疾病”。该言论引发了法国政界的愤怒,法国外交部表示驻法大使馆的声明“不符合两国关系的性质”。大使馆方面删除了这篇文章,解释有“误解”。
4月15日,媒体报道驻斯里兰卡大使馆的推特账号因使用了“非外交语言”在被推特官方暂停了19个小时,所谓“非外交语言“是斯里兰卡大使馆账号反驳了推特网友称中国政府是“低级的极权政府”的言论。随后,推特声称此次账号暂停是“系统错误”,并向大使馆致歉。
驻塞浦路斯大使黄星原在推特中写道,“中国控制疫情的速度令世界感到尴尬,(他们)开始诉诸转移责备和谎言”,这招致塞浦路斯当地民众的反对。在另一条推特中,黄星原提到英国首相感染新冠病毒和英国确诊病例超过10万,说“希望这不是群体免疫政策的结果。”
驻委内瑞拉的外交官在回应委内瑞拉官员称新冠肺炎为“中国病毒”和“武汉病毒”时,发推特称“他们应该戴上口罩并且闭嘴”。
用直接的“回怼”取代过去冗长的、乏味的声明成为我国外交的新尝试,而西方政府和媒体似乎还不太习惯这样的模式,称之为“战狼外交”。对此,驻英国大使刘晓明认为,“战狼”一词是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误解,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必要的时候需要采取一些强硬手段。刘晓明在推特上写道,“哪里有狼,哪里就会有战士。”
去年7月,华春莹升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后,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中国的话语权与经济实力不相称,“我们前所未有地走近了世界舞台中央,但手中尚不完全掌握麦克风,时常处于有理说不出、有声传不开的尴尬境地”,认为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缺乏斗争精神。”
路透社在一篇报道中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去年12月外交部的一场活动中,敦促官员在面对国际挑战时,展现出更强的“斗争精神”。知情人士称,“这是我们第一次收到这样的要求。”而具体什么是“斗争精神”,无论是路透社,还是华春莹,都没给出明确的解释。
在外交官个人层面,对“斗争精神”的把握不一。
有的外交官很强硬。
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在一月份接受瑞典国家电视台SVT采访时,强烈抨击了瑞典记者针对中国政府的批评性报道,他将瑞典记者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关系比作“轻量级选手向重量级选手发起挑战”,并暗示会有相应的反制措施。瑞典外长Ann Linde认为桂从友的评论是“无法接受的威胁”,随后法国外交部召见了桂从友。
在加拿大,因在孟晚舟、香港等问题上存在若干分歧,两国关系也处于微妙的状态中。前任驻加大使卢沙野2019年1月在加拿大媒体《山峰时报》(Hill Times)发表评论称加拿大及其西方盟友是“白人至上主义者”,5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加关系已经到了“最低点”(rock bottom)。
卢的继任者丛培武,警告加拿大政府若干涉中国的新疆问题,将面临“非常坚决的反制措施”。7月份,丛培武接受《多伦多星报》专访时,就加拿大政府停止与香港的引渡条约警告加政府做好被报复的准备,而在问及将会有什么报复的时候,丛说,“建议你等着看吧”。
另一些外交官则相对温和。
驻美大使崔天凯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坚决反对鼓吹病毒起源于美国军方实验室的“阴谋论”,认为传播这样的理论是“疯狂的”,“病毒溯源的工作应该交给科学家,而不是外交官。”当媒体问及崔天凯有关赵立坚的“阴谋论”推特时,崔表示“你应该去问他。”
4月5日,崔天凯在《纽约时报》撰文,呼吁中美合作抗疫,指出两国在此时应该团结、合作,互相支持。
另一位资深外交官傅莹认为中国外交官应秉持“谦虚宽容的精神,并坚持交流,学习和开放。”
美中国问题专家Richard McGregor在接受CNN采访时指出,中国目前的外交政策存在一些内部分歧,“狼”外交官们似乎占据了上风,但这样的势头并不一定会持续。最近中国外交的一些新动向似乎也证实了McGregor的预测。
8月6日,外交部长王毅接受新华社专访,肯定了中美建交对两国和国际社会的重要性,反对美国部分政治势力认为制造“新冷战”损害两国人民利益。王毅为处理当前中美关系树立了清晰的框架:明确底线,避免对抗;畅通渠道,坦诚对话;拒绝脱钩,保持合作;放弃零和,共担责任。
8月7日,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发表署名文章——《尊重历史 面向未来坚定不移维护和稳定中美关系》。文章回顾了中美建交以来的成果,承认中美关系发展并非一番风顺,但两国从历史和大局出发,维护了中美关系总体稳定发展的势头。文章呼吁中美双方加强对话沟通,使两国关系重回正确轨道。
国内官方媒体也在刻意淡化与美国之间的敌对情绪。比如新闻联播没有播出特朗普禁止TikTok和微信在美运作的相关新闻,中国关闭美国驻成都领事馆的新闻只是出现在了《人民日报》第三版的一个不显眼的角落,《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也表示会尽力避免出版引起对美国人民仇视的内容。
在推特上,赵立坚也将更换了自己面无表情的头像,换上了亲切的微笑照。
上世纪90年代,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邓小平同志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指导思想。长期以来,我们的外交官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也相对低调与保守。即使是在中美关系非常严峻的时期(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第三次台海危机,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外交部发言人的回应也相对冷静与理性。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情绪,都要求我们在外交场合更加坚定与强硬。而这样的强硬态度却在国内外引起了两极反应。
国外舆论认为,中国的外交风格越来越咄咄逼人(aggressive, provocative,belligerent),越来越背离长期奉行的“韬光养晦”原则。这样的风格至少在两个方面会对中国产生巨大的反噬作用。一是损害中国的国家形象,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4月21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66%的美国人对中国持负面态度,达到近15年来的最高水平。二是促使被“怼”的国家联合在一起,在5G、南海、病毒溯源等问题上联合对付中国。
反观国内,一直以来,总有声音质疑中国的外交太“软弱”,要求外交部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挺起脊梁骨”。而民众则对当前的外交风格较为满意,在社交媒体上展现了他们的支持。无论是在微博还是抖音,相关的内容下都充斥着高昂的民族主义情绪。许多新闻媒体的标题也在刻意迎合这样的情绪,比如《赵立坚、华春莹推特上火力全开 连发多文回怼美国》,《中美外交发言人再交火:华春莹连发3条推特回击美方》等等。
高昂的民族主义情绪一方面是人民对国家自信的表现,而另一方面,这样的情绪也许会为外交带来一些“麻烦事”。4月份,一篇题为《哈萨克斯坦为何渴望回归中国》的文章在国内社交媒体上广泛流传,这引起了哈萨克斯坦外交部的注意。4月14日,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召见了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称此文违背了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精神。
当民意被民族主义情绪裹挟,外交政策会受到民意的“绑架”吗?前驻外大使袁南生5月份在央视的一期访谈节目中谈到,“办好外交,要顺应民意,要尊重民意,但又要不唯民意”,外交被民意绑架,必然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对当下中国外交来说,如何在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增强国家软实力,以及维护民族自信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完丨END
撰文:陈隽逸
编辑:邓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