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 年开始,在云宇宙概念的推动下,虚拟数字人竞相亮相,吸引大众的眼球。无论是宁波银行上海分行宣布迎来 001 号虚拟数字人员工“小宁”,还是江苏卫视 2022 跨年演唱会的虚拟人“邓丽君”, 以及湖南卫视全新综艺《你好,星期六》启用的数字主持人“小漾”……目前,虚拟数字人正以各种职业身份渗透到各个行业,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他们除了拥有人的外观、人的行为之外,还拥有人的思想,具有识别外界环境、并能与人交流互动的能力。我们不禁思考:虚拟数字人的便捷时代,真的到来了吗?
图丨视觉中国
另一种身份型虚拟数字人与真人一样具有情绪价值,不仅具有人设稳定、可控性强的优势,多以虚拟偶像或虚拟IP形式呈现,在元宇宙概念还未形成之前已经破圈融入到娱乐直播和品牌代言领域。但是这类型的虚拟数字人背后是需要真人穿戴特定的动作捕捉设备去进行实时驱动,赋予虚拟数字人形体、眼神和动作姿态。这些能够为未来的虚拟化世界提供人的核心交互中介,在增量市场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降低虚拟内容的制作门槛。
2023年2月21日,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媒体大数据研究中心联合优格元宇宙实验室、中传数字人研究院发布了第二期《中国虚拟数字人影响力指数报告》,深入分析了2022年度国内虚拟数字人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同时呈现了151个头部虚拟数字人样本的数据调研及洞察。
在产业方面,2022年度虚拟数字人行业发展迅速。据天眼查提供的数据,我国现有虚拟数字人相关企业58.7万余家,有超27.8万家的虚拟人相关企业成立于2022年,较2021年增长41.4%。从企业成立时间来看,超八成相关企业成立时间在三年内,44.9%的企业成立于一年内。从企业注册资本来看,近八成企业注册资本在人民币五百万元以内;
根据《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量子位智库预计:到2030年,我国虚拟数字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2700亿。其中,以社会和娱乐为主要用途的身份虚拟数码人将会占到1750亿左右,而服务型虚拟虚拟数字人将达到950亿。
第二期《中国虚拟数字人影响力指数报告》向我们展示了我国最新的虚拟数字人行业的发展。结合《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调查结果来看,从“数字人”到“数智人”、生成式AI护航虚拟数字人进化与商业化、“虚拟数字人+”成为产业数字化新动力、“虚拟资产”及其创作者生态兴起、行业监管及治理法规亟待深化是能够预见的近期行业趋势。
虚拟数字人作为元宇宙赛道的先行应用之一,之前已经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场景的接受程度也在快速提升,虚拟数字化迎来快速发展。从产业应用的维度,虚拟数字人可以分为三大类:虛拟偶像、虚拟主播、数字员工。
图丨华经产业研究院
随着需求的提升和技术的迭代,虚拟数字人逐渐和众多传统领域对接。从各场景落地模式来看,可以分为To B和To C两类。To B端主要应用于泛娱乐中的影视、金融、文旅等领域,变现模式主要为需求方采购服务型虚拟数字人,以达到替代真人的成效;To C端针对泛娱乐中的传媒和游戏等领域,变现模式主要为打造虚拟偶像或虚拟大IP,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运营手段扩大C端的粉丝流量,再通过流量变现。
虽然以上种种都能证明虚拟数字热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但是与此同时虚拟数字人的发展还是存在着诸多难点,制约因素有很多。以下我们以湖南卫视虚拟主持人“小漾”为例,总结了其中几个面临行业发展的突出的现实困境:
图丨微博
一、缺乏完善的政策及资本扶持
当前,虚拟行业依旧是处于培育和缓慢发展期阶段。我国虽然有关于虚拟数字人发展的相关政策,但是并不全面,行业缺乏全面完整政策的支持。而资本方面,虚拟数字人行业非常缺乏交流互作的平台,加上现实操作的障碍,资本对于这一块的投资较其他的传统行业相比是相对缺乏的,因此为虚拟数字人的持续性快速发展形成了长期性的壁垒。
二、制作成本投入大,产业入局门槛高
虚拟数字人制作技术复杂多样,产品制作周期极长,且对资本投入要求较高。虚拟数字人以较高的开发设计、终端显示、用户体验等成本提高了厂商进入该领域的门槛,使得募集资本难以为继,入局厂商规模不易扩大,市场活力难以得到充分激发,不利于产业规模经济的释放。比如湖南卫视,在多位艺人和主持人被曝丑闻的背景下,加之广电总局要求电视台整改,推出了数字主持人小漾。单单看数字就可知晓背后的投入巨大,历时三个多月三十多位数字艺术家和工程师合作,利用大数据决定小漾的形象,这比一个真人主持人所倾注的心血更多。小漾是湖南卫视整体布局框架的一次伟大调整,也是相应国家号召“青春中国”品牌的创新升级的重要尝试。
三、相关虚拟产业人才链不够完整,极度缺乏高尖端人才
虚拟数字人的技术跨度是非常大的,从制作端的美术师、模型师、绑定师、材质师、动作捕捉师、灯光师、特效师、摄像师、导演、特效演员,到技术端的光学工程师、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系统工程师,以及运营端的产品经理、经纪人等每一个环节都是相当的重要。但是目前,国内人才链不完整,极度缺乏相关产业人才,导致持续运营比较困难。
图丨湖南卫视《你好,星期六》截图
四、用户体验不佳,技术有待提升
大部分虚拟数字人在内容、运营、创意上比较雷同,市场上同质化严重。小漾还未在节目中现身时就已经遭到了大批量的观众反对,他们担心会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比如没有真情实感、现实操作跟不上真人等问题。
就当前来说,3D数字人的建模依然是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参与制作的,制作效率比较低。特别在场景切换或面对多轮对话时还会出现答非所问或陷入死循环的现象,导致用户体验不佳。在节目录制现场,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小漾的位置是空着的,主持人有时说到一半就会被打断加入给小漾预留的台词,很多地方还需要后期处理。此外,AI技术框架和语料库的单一导致数字虚拟人思想深度不够、价值认同不足,只能面对较为简单的环境,解决较为基础的问题,并不能达到提升用户体验的效果,开发能力、生产技术有待提升。与此同时,在关键技术方面存在着不足,如人物的面部表情的捕捉、语音识别等等都需要加强,需要加大研究力度以提高算法精度。这可能也是后面小漾不再出现在节目中的原因了吧。
五、流量变现方式单一,盈利不均衡
当前,行业市场短时间内涌现出大量数字虚拟人,造成审美疲劳、同质化严重的现象,行业的虚拟人标准逐渐趋于雷同,这也使得企业盈利分化严重,流量变现不稳定。而变现方式的单一与分化使得企业技术研发动力不足,从而限制了数字虚拟人的商业推广能力。
六、面临身份标准困境,监管体系待完善
就当前社会来说,由虚拟数字化衍生出来的行业制作公司、运营公司等等都是已经出现了,但是整个行业公司的技术又或者哪怕同一种类产品质量的差别都是比较大的。这说明行业缺乏一个比较全面的标准,对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除去以上的这些难点和制约因素之外,行业非常容易触及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虚拟数字人物的形象、后期对社会带来的影响,也很有可能会对行业的蓬勃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数字虚拟人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相关规则的约束,但目前该领域相关制度规范的制定仍在摸索中,尚未形成统一监管标准,存在管理失控等风险。
图丨视觉中国
国重实验室媒体大数据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沈浩教授曾说,“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将为虚拟数字人注入‘最强大脑’,使其成为平行世界的媒介天梯,成为媒体融合时代的数字身份ID,将重新定义人类与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世界的交互方式。”未来已来,明天的虚拟数字人又会有怎样的变化?不管怎样,那一定充满着想象的空间。
本期结束|THE END